通知公告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项目验收情况的 通

时间:2019年06月05日  

各高职(专科)院校: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能力建设(骨干专业)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渝教办函〔2019〕2号)精神,市教委专家组于2019年4月对38所高职院校的150个骨干专业进行了验收。现将验收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骨干专业建设总体情况

骨干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主要抓手,大部分专业能按照任务书的目标要求,从专业标准、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资源库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落实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效。在专家网评、现场质询、会议讨论的基础上,市教委、市财政局同意“机电一体化技术”等138个专业通过验收,“电信服务与管理”等12个专业暂缓通过验收。

(一)骨干专业建设目标清晰明确

各专业的建设情况总体符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精神,较好的围绕“形成我市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标杆,整体提升我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就业竞争力强、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目标清晰、明确,建设任务科学合理,建设举措切实可行。

(二)骨干专业建设任务全面覆盖

各专业的建设任务全面覆盖。紧紧围绕建设目标开展了“开发制定市级专业标准、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资源库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五大建设任务,实现了参建院校、专业、任务全面覆盖。有的院校专业还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开展了特色自选动作,起到了为骨干专业建设亮底增色的作用。

(三)骨干专业建设过程多维参与

各专业建设过程中,多维参与体现充分。从院校内部来看,形成了主要领导关注重视、分管领导亲抓亲管、相关部门协作联动、项目成员人人参与的可喜局面,形成了以骨干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大好局面;从院校外部来看,骨干专业主动出击,联系吸引了相关政、行、企、校参与到建设过程中,“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原则得到了较好的诠释体现。

(四)骨干专业建设资金有效可控

骨干专业的市级财政经费拨付及时,起到了撬动其他资金投入的作用,学校承诺配套资金基本到位,部分院校还获得了一定的行业企业资助资金,骨干专业建设资金得到了有力保障。在资金使用开支、会计核算等方面符合《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骨干专业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相关财经法规制度,一定程度上遵守了“总体预算、分年实施,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绩效考评、动态调整”原则,较好的发挥了专项资金效益,资金风险总体可控。

二、骨干专业建设成效亮点

(一)建成了市级专业标准,有了新专标

总体来看,各骨干专业基本都成立了相关的专业委员会,积极开展专业标准开发制定相关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市级专业标准的开发制定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多数专业深入进行了专业调研、座谈、研讨,联合相关院校、行业企业完成了市级专业标准的开发制定,并对开发制定的专业标准进行了专家论证,有的还上升为了国家标准。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移动通信技术、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专业教学标准获得重庆市高职研究会审定通过,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通过了安全行指委的评审并报送教育部,现已面向全国下发了该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民政管理专业牵头完成了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工作,微电子技术专业标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并面向全国高职开设有微电子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推广;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药学专业在全国卫生行指委组织下牵头制定了全国护理专业教学标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通过校企联盟集团优势对市级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在100多所高职院校信息安全相关专业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深化了校企合作育人,有了新模式

各专业对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都很重视,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开展了教师实践、学生实习、学徒制、订单班等有益有效的建设实践,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如: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努力探索紧密型、长效型校企合作模式,与重庆登峰义齿制作有限公司、重庆态美齿科研究所等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了“一线四段,能力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成立了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开创了西南首家混合所有制物联网学院的先河,相关建设内容及模式已列入重庆市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建设,创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模式。

(三)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有了新应用

部分专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有力推动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建成的教学资源库2018年成功入选国家级备选资源库;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微电子技术专业作为第一牵头单位成功获批了教育部微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建成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四)改善了实训实习条件,有了新基地

大部分专业以骨干专业建设为契机,大力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建成了一批新基地。依托这些新基地,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牢牢抓住新技术、新设备的教学实践应用,较好的实现了实训实习的提档升级。如: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功申报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的“在校学生护理实操培训”试点基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物联网技术专业“国家级ICT 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获批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汽车实训基地被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项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项目重庆市选拔集训基地;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会计专业、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等多个立项为2018年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双基地建设项目。

(五)提升了师资队伍素质,有了新成长

各专业通过师资队伍建设,锤炼了队伍、提升了素质,师资队伍实力整体得到了提升,获得了新的成长,为专业建设和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并在社会服务方面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陈良教授成功申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武春岭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师中获国家级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市技术能手1人、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1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教师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多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谭大庆被评为市级技能大师,赵计平领衔汽车制造专业群教学团队被认定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获第六届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人,获重庆市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

三、存在的不足

(一)个别学校项目管理不到位

个别学校对骨干专业建设项目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有的缺乏有力有效的项目领导管理的组织或机构,有的项目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的缺乏日常管理督促,疏于年度检查总结,过程管控有不到位、缺失现象。也正是因为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导致有的骨干专业建设项目任务完成效果不够理想,完成质量不高。

(二)少数专业任务完成不好,建设水平不高

少数专业定位不准、站位不高,任务完成不好,建设质量不高,未能切实体现骨干专业建设项目的目的和要求,这些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囿于本校,校企合作不深不实,校校联合不宽不广,建设目标不高而难以示范引领,建设水平偏低而难达市级标准要求。

(三)个别学校建设资金执行率不高,使用不规范

个别学校资金使用不规范,执行率不高。有的没有制定有效的经费使用管理相关制度办法,有的有制度未严格执行,有的未实行项目独立核算,有的未规范使用项目资金,有的有超范围使用资金情况,有的资金使用进度与项目建设进度不匹配,有的资金利用率较低导致资金被财政收回。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总结经验,持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通过验收的专业应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持续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不断拓宽专业建设的路径,加深专业建设的内涵,切实把骨干专业做实、做优、做精,大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推动我市的高职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加强整改,继续完成任务书制定的目标任务

对于目标任务、预算执行未完成,特别是暂缓通过验收的专业,相关院校应抓紧做好整改工作,按照任务书的进度抓紧建设,完成尚未完成的任务目标,整改期限为半年。今年底,市教委、市财政局将再次组织专家组对此次部分已通过和所有暂缓通过的专业进行复查,如仍未完成,其项目经费将予以收回,并取消该专业骨干专业项目称号。

(三)进一步规范经费管理,加快财政资金使用进度

各校要按照《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骨干专业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将经费纳入专帐核算管理,加强资金监管,规范经费开支,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绩效。各专业验收意见将分送各校。

联系人:魏玲  联系电话:63612085

附件: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能力建设(骨干专业)项目

验收情况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9年6月3日

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