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

智能建造与设计学院土木建筑实训基地情况介绍

时间:2025年10月10日  

一、基地概况

智能建造与设计学院紧扣建筑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趋势,以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携手中渝名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联合创设计有限公司、四川中亿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春林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市创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南方测绘重庆分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优质企业,共建共享土木建筑实训基地,并构建了涵盖实训安全管理、设备运维、教学考核、校企协同管理的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实训教学规范高效落地。

微信图片_2025-10-21_104356_208.png

微信图片_2025-10-21_104722_654.png

基地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1000余万元,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与BIM建筑信息化实训中心两大板块:其中工程技术实训中心面积5000余平方米,BIM建筑信息化实训中心面积4000余平方米;共设包含室内装饰材料理实一体实训室、工程材料理实一体实训室、装配式建筑实训室在内的15个专业实训室,以及6个项目工作室;高配置教学电脑超200台、数控钢筋加工机械、RTK测量系统、全站仪、装配式构件制作及灌浆实操平台、BIM虚拟仿真软件等先进设备,总计提供1200余个实训工位,可同时满足600余名学生开展工程技术类实操实训和600余名学生开展BIM信息化类实训,是学院理论够用、实践过硬办学理念的核心载体。

二、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情况

学院以“校企协同、育训结合”为核心,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将企业资源与教学需求深度融合,形成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牌.jpg

1.共建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特色实训模块。如联合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BIM建筑信息化实训中心”,配有BIM工程系列软件,开发行业标准课程,年均开展BIM技能培训超200人次;联合南方测绘重庆分公司建设“工程测量实训区”,配备与行业同步的测量设备,承接企业测量技术培训任务;联合中渝名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搭建“数控钢筋加工”“装配式建筑实训模块”,还原施工现场装配式构件安装、灌浆等真实作业场景,打造生成性实训平台。 

2.引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 将企业横向课题转化为实训任务。如把浙江丽水无人知晓咖啡厅室内设计、瓯江红龙港新城企业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明月湖水库大坝周边生态修复工程方案设计、工程质量检测、安全检查、恒森盛世华章工程结算等横向技术服务项目,拆解为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模拟——造价控制全流程实训任务,让学生在实训中直接对接企业生产标准与岗位需求。

3.共建师资团队与技术平台:组建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具有建筑师、建造师、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行业专家资质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0%以上,学院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实训教学与技术攻关;联合开发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体系,如BIM技能等级证书、建筑工程识图职业等级证书,共同编写多部校企合作特色教材,其中《建筑工程水电安装与识图(第二版)》获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共建智能建造技术的创新应用平台,其中2024年依托平台立项市级课题8项、完成企业技术服务项目12项。

4.资源共享与服务社会:基地兼具教学、培训、鉴定、服务四重功能,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岗位技术培训,诸如施工员、预算员、测量员、钢筋工、砌筑工、架子工等,2023-2024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超500人次,培训企业技术人员超百余人;另一方面为区域建筑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近两年完成企业横向项目20余项,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双向流动。

三、 主要面向专业及实训项目

基地聚焦土木建筑与设计领域,主要服务于学院6个核心专业,形成智能建造专业群: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智能建造技术、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覆盖土建全产业链从施工、设计到管理的岗位需求。

学院依托基地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结合411课程安排,搭配导师制、订单班等培养模式,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核心实训项目分为三大类,其中生成性实训项目占比超40%。

1.工程技术类实训:涵盖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室内装饰材料选型与工艺实践、工程测量、砌体与混凝土结构施工、装配式建筑施工、工程项目招投标模拟等。

2.BIM建筑信息化类实训:包括建筑工程识图与CAD、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BIM建模、BIM工程造价、BIM结构设计、BIM工程管理、BIM施工安全等,均在工程软件实训室开展,依托BIM数字化软件实现软件教学+实操应用一体化。

3.生成性实训项目:基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如九尊上苑游园景观设计实训、重庆静观镇太和之家示范点装修设计实训、梁宝石山陵园扩建项目施工图绘制实训、工程质量检测、工程安全检查等,学生以项目组形式参与全流程,直接输出可落地的技术成果,以实际项目带动学生提升岗位实战能力。

四、 主要荣誉与成绩

1.基地资质荣誉:基地获评“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重庆永川及周边地区土木建筑领域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平台,被20余家企业授予人才培养基地。2.学生竞赛佳绩:依托基地实训体系,学生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屡获突破。获“第十届全国高等院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南方测绘杯首届全国虚拟仿真测图大赛一等奖”等5项国家级奖项;2025年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重庆赛区)金奖;2025年第13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16项。多次获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环境艺术设计”银奖、“建筑装饰数字化施工”银奖、“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银奖等。

6.jpg

7.jpg



3.教学科研成果:教师团队依托基地开展教学科研,2023-2025年累计发表SCI/EI及中文核心论文13篇,专著8本,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立项市级课题15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部级教材10余部;唐礼茂老师获评“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重庆市乡村工匠名师”,魏成惠老师获评“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优秀评审专家”。

4.社会认可成果:基地连续多年承接校级建筑工程技能大赛,累计服务参赛师生1200余人次;相关教学改革案例:1+X 证书制度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高职院校《住宅空间设计》教学实践案例获市级优秀案例,形成可推广的产教融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