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创新创业科技园! 今天是:

政策文件

【返回到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指导 >> 政策文件

教育部长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4-12-04    作者:    阅读:     字体大小:    

突出重点 综合施策

全力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袁贵仁

(2014年12月4日)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涉及亿万家庭福祉,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先后深入河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视察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出席国务院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电视电话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4,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列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19项政策措施重要内容之一,并组织开展重点督查和跟踪审计。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共同努力,在经济增速放缓、岗位有效需求不足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整体平稳有序较好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的目标任务。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首次组织举办了60个二三线城市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专场招聘。到省会城市以下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达67%,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二是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教育部直属高校和部分省份率先发布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用就业状况倒逼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三是首次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网上动态统计和监测。推进招生、学籍和就业信息相互贯通,使就业统计与监测结果更加及时、准确。四是大学生参军入伍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军地双方密切配合,共同开发“全国征兵网”,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实施,大学生入伍人数进一步增加。五是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后续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已经启动。总体判断,就业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宏观就业形势产生较大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二是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期望与现实需求差距较大。三是毕业生总量进一步增大,部分学校和人群就业压力突出。2015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虽增幅下降,但总量在增加。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不明显,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学生就业存在困难。部分女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贫困毕业生和残疾毕业生就业更为困难。

在看到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存在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一是我国经济将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拉动就业的能力依然强劲。二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一些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新经济增长点正在发展壮大,将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三是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迸发,将不断拓展就业空间。四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已形成一整套政策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各地各高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开阔的思路和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这里,我着重强调四点。

第一,积极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教育部将2015年起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和带动作用,力争明年实现大学生创业人数和比例有明显的增加。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要修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强化学生创业实践。要强化分类指导,广泛开展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聘请校外对创业有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通过体验式、实践式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和操作。三是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建立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要加大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力度,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建好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实习基地。高校要开辟专门场地用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第二,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基层是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加强思想教育。组织毕业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给毕业生、志愿者的回信精神,引导毕业生主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进一步健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基层就业奖励资金,落实好就业服务和后续升学等政策。尚未出台本省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的14个省份要尽快制定政策。三是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服务项目。主动配合政法部门,研究制定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促进政法专业毕业生就业。提早部署2015年大学生征兵工作加强军地双方、高校内学工、武装、就业等工作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大学生征兵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第三,不断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就业指导服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责所在和主要内容。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建立教育部门、高校、院系、班级四级联动的政策宣传网络,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分时段、分类别推送政策措施。二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及时将学科专业动态和行业发展成果融入就业指导。深入开展个性化辅导与咨询,及时疏导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焦虑、依赖等心理问题。三是加强就业信息服务,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确保招聘活动场次、岗位数量进一步增加。要结合国家新推出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亚太自由贸易区等重大发展战略,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教育部门和高校组织的招聘活动要严格执行“三严禁”,即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四是加大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力度。准确掌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女大学生和残疾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要做好跟踪指导和服务

第四,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从源头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根本在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一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突破,进一步优化培养层次类型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努力提高以学生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水平。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协调机制,构建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9月份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12月底面向社会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建立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业创业状况作为高校评估重要内容。三是进一步完善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减社会需求量低、就业率持续较低专业的招生计划,下决心实现就业与招生计划、经费拨款、院校设置等各项工作的联动,下功夫促进高等学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全力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为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