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创新创业科技园! 今天是:

创业故事

【返回到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李泽兰:压弯的是身体 不是斗志

时间:2012-10-22    作者:    阅读:     字体大小:    

压弯的是身体不是斗志

——何埂镇长丰村残疾人李泽兰的创业故事

永川日报记者秦宇

  他早年双亲去世,自幼又患强直性脊柱炎。为了生活只身来到外地打工,做过泥水匠、采矿工,在采矿中不幸又失去了一只眼睛,祸不单行的他并没有屈服。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毅力,独自一人远赴他乡当起了学徒;思乡心切,依然放弃安稳生活,重走创业路;大胆租赁山地,进行西瓜种植,而今,他已经是40亩西瓜地的老板。靠着那份执着与坚持,虽然身上几处残疾,但也阻止不了他奋斗的脚步。

  他,就是何埂镇长丰村村民李泽兰。

  四处辗转逆境中寻找生存路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李泽兰9岁的时候不幸得了强直性脊柱炎,由于当时家庭贫困,治疗不及时,不幸成了驼背,落了残疾。10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18岁的时候母亲抛下了他撒手人寰。“穷人的孩子真是早当家,李泽兰从小懂事勤快,割草喂牛干农活样样能干,从小就学会了独立生活。”邻居们告诉记者。

  “光依靠种田,再勤快,日子还是过得很艰辛。”李泽兰对记者说。改革开放后,看到一些人在外面打工富起来了,李泽兰也萌生出了“走出去闯一闯”的想法,于是只身来到攀枝花打工。由于没有什么技术,只能在工地上做泥水匠,收入微薄,这样的工作持续了两年。“后来听说采金矿能赚钱,1984年又跑到山西太北市的一个采金矿厂打工,结果才干了几个月就在一次打炮的时候,由于失误,一只眼睛就被震瞎了,最后鉴定为视残三级。”说起那场事故,李泽兰记忆犹新。这次事件过后,很多人都在叹息他的不幸遭遇时,他却在短暂的悲痛过后,就又开始打算自己的生活出路了。

  1985年他来到了云南省玉溪市的一个烧瓦作坊打工当学徒。先前的经历让李泽兰意识到:没有一技之长,光靠打工是改善不了生活状况的,他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烧瓦这门技术学到手。回想起当烧瓦工的那段日子,李泽兰告诉记者,“那时候什么事情都抢着干,每天起早贪黑,遇到不懂的地方的就去问,就去想。”这一切都被烧瓦作坊里的师傅看在眼里,记到了心里,这个小伙子虽然身残但志坚,有想法,有志气,聪明肯干,吃苦耐劳,有幸得到了这位师傅有意无意的栽培,这样学了两年,烧瓦技术学到了手。不久后,他就独立经营自己的烧瓦店,还雇了三四个人帮忙,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这一干就是十多年,在这期间,凭着他的勤劳智慧,不仅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娶了一位比他小十多岁的云南姑娘做妻子。

  回家创业风雨中艰难起步

  虽然在云南生活也相对稳定,但是落叶归根的乡情还是时时的刺激他萌发回家乡发展的想法。1999年他可爱的女儿降生,回家乡发展的想法更加强烈了,在妻子的支持下,李泽兰一家回到了家乡何埂镇长丰村。“刚开始几年,我们主要靠种粮来维持家用,考虑到家中就那么几亩地,种粮的收益又很小,就想多包点地来种。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摞荒地比较多,就租种村民的摞荒地来种植稻谷,养猪,最多的时候租种了十几亩土地。”李泽兰妻子告诉记者。

  2005年,何埂镇政府招商引资引进了一位浙江老板发展农业产业经济,这位浙江老板在长丰村吴家坝一下就承包了80余亩地种植西瓜,并吸纳当地村民为其打工,李泽兰在农闲的时候,也来此西瓜地打工。李泽兰见到,这位老板种植的主要是“口口脆”、玉林等新品种西瓜,很受人们的欢迎,市场销量好价格高,第一年就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这一切又让李泽兰萌发了新的想法:自己辛辛苦苦的种植谷物,即使规模再大,还是挣不到多少钱,看来传统的农业种植是落后了,规模种植固然重要,但依靠科技创新才是关键。于是,他暗自下定决心,为什么我不能种西瓜呢?说干就干,首先就得学习新型西瓜的种植技术。在给那位浙江老板打工过程中,他时时留心技术人员的栽培技术,逐渐就掌握了西瓜栽培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技术管理要点。2006年,终于转行,在罗板桥租了12亩地种上了西瓜,也当上了西瓜老板。

  不服输不放弃阳光下拓展致富路

  2006年,正当西瓜成熟了的时候,眼看就要丰收,但却又出现了意外。说当时全区范围的西瓜有农药残留,一时谣言四起,造成西瓜的价格十分低廉,第一年的探索尝试就以损失7000余元而告终。

  凭着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李泽兰坚信种植西瓜能使他致富,在2007年春季的时候,他又在自己的地里全部种上了西瓜,这一年他赚了2万元。后来他又逐年扩大规模,今年已经种植西瓜25亩,做大棚西瓜55个,种植生姜15亩。“现在我们两夫妻已经忙不过来了,就雇了四五个人来帮忙,今年已经投入种植成本11万多元,如果按正常年景来看,预计可赚10万左右。”看着眼前一大片西瓜地,李泽兰得意的告诉记者。

  如今他有着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原来家里的5间破瓦房已经变成了一座窗明几净的二层小楼,楼房是在2010年花了11万多元建成的。

  问到他今后的打算时,他很有信心的说:“想继续扩大规模,有能力的话,还想带动乡亲们共同发展。”问到他为什么在面对那么多挫折没有选择放弃时,他憨厚地笑了,只是简短的说:“做事要有恒心。”

  有一种真诚叫感动,有一种可贵叫坚持。正因为他有恒心,他才在面对命运一次次磨难时,他仍积极乐观努力;正因为他有恒心,在他缺少资金时,他的亲戚才积极的借钱给他,帮他渡过难关。身残志更坚,李泽兰的创业虽然比健全人艰难很多,但他从没畏难过、退缩过、消沉过,一直用自己的坚强意念谱写着自己人生精彩的篇章。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