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创新创业科技园! 今天是:

创业故事

【返回到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从农妇到创业明星

时间:2012-10-22    作者:    阅读:     字体大小:    

  本报记者 杨雪

  “郑清葡萄熟了”。我相信大多数永川人对这句广告语并不陌生。10年来,“郑清葡萄”从寂寂无名到家喻户晓,这不得不说是永川葡萄种植业内的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缔造者就是郑清和她的夫人唐道秀。

  也许,很多人知道郑清,却不知道唐道秀。最近,记者听唐道秀讲述了她是如何从一个农家妇女一步一步走上创业之路,将“郑清葡萄”卖得人人皆知,成为永川区十佳巾帼创业明星的创业故事。

  创业之初遭遇惨败坚定信心走向成功

  走进位于胜利路街道堂皇坝村的郑清葡萄主题公园,顿觉清新之感,满目皆绿。瓜果长廊向前延伸,迎你走进葡萄园。唐道秀的家就安在葡萄园内。“去年才刚搬过来,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葡萄园。目前,葡萄园主要是我在负责管理,老公跑销售。”

  今年,“郑清葡萄”产量达到7万多斤,已销售一空。由此可见,“郑清葡萄”销售之旺,但他们也曾遭遇低谷。

  据唐道秀回忆,1994年,唐道秀(三教镇赫家坝村人)便与丈夫郑清开始种果树。2002年,搬到128附近种葡萄。2005年,是他们夫妻二人遭遇种植以来最惨重打击的一年。

  当年,雨水过多,加上没有控制好病虫害的防治,10多亩的葡萄园几乎绝收。“那时曾一度想过放弃。如此巨大的损失,让我们都傻了眼。放弃就等于这几年的辛苦全部泡汤。不能放弃!决不能!”凭着这份坚定,唐道秀挺了过来。

  第二年,重头来过。选好苗,从七八十个葡萄品种中挑选出好品种精心培育。总结失败经验,加大病虫害防治的同时进行疏果。“以前,不疏果,一亩产量可达4000斤。疏果后,一亩产量仅有1500斤左右,但果子的品质得到保证。”唐道秀说,这一年,他们迎来了大丰收,种出来的葡萄饱满且甜,深受消费者喜爱,在葡萄园内便将所有葡萄销售一空,挽回了2005年的损失。

  大胆革新积极进取 建设葡萄主题公园

  当一个人习惯了生活,往往不喜欢有所改变。维持现状,是大多数人的选择。然而,唐道秀夫妻二人却属于少数人那个群体。夫妻俩商定,于2007年底在堂皇坝租地80亩,开始筹划新的葡萄园建设。这正是深受市民喜欢郊游好去处之一的郑清葡萄主题公园。

  葡萄园如何规划建设,唐道秀给予了许多建议和看法:“葡萄园,虽以葡萄为主,还应该栽有其它观赏性瓜果,让前来买葡萄的人们有个休闲的好去处。”于是,在建设葡萄主题公园时,他们预留了一部分地。但究竟如何建,唐道秀还是有点迷茫。

  竟然如此,那就出去“取经”。唐道秀夫妻二人来到河北农业观光园,见到这里的设施设备十分完善,瓜果长廊更让人眼前一亮。回来以后,唐道秀根据外出所学到的,结合葡萄园的实际,建设了长300米的瓜果长廊,葫芦瓜、青瓜等观赏性瓜果品种就有二三十个。

  一到葡萄采摘的季节,瓜果长廊便成为前来采摘葡萄的市民最爱逗留的地方。一到周末,前来玩耍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葡萄园外的空坝上停满了私家车。

  打造品牌做强产业 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做农副产品,没有品牌,很难在市场上站住脚跟。创业之初,唐道秀与郑清十分注意这个问题。于是,夫妻俩将一块绿底白字的纸板竖在永铜公路边,上书“郑清葡萄熟了”。这也是10年后被永川人广为熟知的广告语。

  如今,这句广告语在成渝高速路上也能见到。广告的本意就是广而告之。这使得“郑清葡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贵州、湖南、广西等全国各地的人纷至沓来,与郑清、唐道秀夫妇开展业务往来。不仅如此,“郑清葡萄”的种苗也让永川人蔡教成、石大全、任善学等二三十人种起了葡萄,葡萄种植也悄然在永川的土地上发展开来。

  品牌树立起来了,收入也多起来了,但这并没有阻止唐道秀前进的步伐。2012年,唐道秀又在黄瓜山上承包了200亩土地,建设一个新的更大的葡萄园。为此,唐道秀还成立了唐道秀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不久的未来还将成立公司。

  “我准备将黄瓜山上的葡萄园打造成集休闲观光种植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里面不仅有1公里长的瓜果长廊,而且还有农家乐、200多个停车位。明年赏花节时,将向市民全部开放,让市民在赏花时多一个去处。”唐道秀信心满满地说。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