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梅/文 陈仕川/图
“创业”,这个词好像更多的属于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为追求恬静的乡村生活,平均年龄已近天命之年的唐乙力、王开华、袁文虎,不甘于生活的平庸,甘愿放弃城市的安逸生活,选择更富激情、充满挑战的“二次”创业,来到远隔家乡100多公里的永川吉安一个偏远的山村,从事最劳心费神的养殖——林下养鸡。
令村民们没想到的是,从未搞过养殖的3个城里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的土鸡一上市就不愁销,一只要卖百余元,每枚鸡蛋1.5元至3元。这其中有什么名堂呢?
3月28日,记者前往吉安镇金门村,见到了村民眼中“创业之星”、“鸡大王”——唐乙力、王开华、袁文虎,向他们一探养鸡秘诀。
好山好水主城人情定吉安
在金门村五星水库附近原纸厂湾煤矿一处幽静的山林,鸡鸣狗吠声由远而近,沿着狭窄的林间小路走了约三四分钟,隐约可见树林中的鸡棚和隐没于丛林中的鸡群。
见到3位主人公时,他们或背着喷雾器给鸡舍消毒,或在修补鸡圈,或在山林间找寻散落的鸡蛋。衣服裤子沾满灰尘,凌乱的头发还未来得及整理。这一地道的农民形象,很难将其与主城市民对等起来。
唐乙力在重庆主城工作20多年,其间做过保险、当过企业管理人员、开过汽修厂。可唐乙力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让无数人羡慕的主城生活。2012年,唐乙力与交往多年的朋友王开华、袁文虎偶遇,厌倦了城市繁华喧嚣的3人不约而同产生了搞生态养殖这一想法。
“吉安,寓意吉祥平安;金门,有山有水,水源干净。”经过考察,他们发现,我区吉安镇金门村这个地方山清水秀,能够提供养殖所需的农业和生活用水,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于是,3人当即投入10万余元,租下了原纸厂湾煤矿废弃的生活用房以及倒包了附近30余亩松林坡,决定大干一场。
潜心琢磨越土才越赚钱
跑业务、当管理者,唐乙力、王开华、袁文虎是内行;养鸡,他们却一窍不通。“现在搞林下养殖的特别多,我们养的鸡怎样才能在市场上一炮打响且站稳脚跟?”2012年6月,一进场,唐乙力3人便开始思考这一问题。
“现在市面上所谓的土鸡,大多数是喂饲料长大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鸡。只有越土的鸡,才能卖个好价钱。”唐乙力说,为了让鸡吃到更多的原生态的虫和草,他们利用原纸厂湾煤矿山林间的空闲地,种植南瓜、莴笋、瓢儿菜、苜蓿草等蔬菜和牧草,让鸡补充丰富的植物蛋白;变害虫为宝,养殖佛手螺,补充鸡的动物蛋白;利用鸡粪养殖蚯蚓,蚯蚓粪作庄稼肥,成年蚯蚓喂鸡,增加鸡的钙质和蛋白质。恁是煞费苦心,将偌大的山林养鸡场鼓捣成鸡的“运动场”,让鸡群成天在没有圈围的林地里自由活动和觅食。为锻炼鸡的飞行能力,躲避老鼠和蛇,他们一是在离地一米高的树干上搭起了“住房”或“产房”,让鸡必须飞起来才能到树上栖息和下蛋,二是把佛手螺和蚯蚓扔在地上,让鸡互相抢夺,使鸡的肌肉更加结实。
为了减少养鸡成本,今年3月,他们买回一台全自动孵化机,开始孵抱小鸡。为解决技术难题,他们一方面上网查询,一方面买回相关书籍学习。
唐乙力说,现在,他们选择鸡的种类是黑鸡和花鸡两种。由于其肉质细密结实、味道鲜美,目前市场上售价在28元一斤左右,喂养的土鸡售价也在19元至22元一斤左右。
营销有力每只鸡卖百余元
为了给自己的鸡找个好卖家,下了不少功夫。唐乙力、王开华、袁文虎走访市场发现,村民大多都在赶场时卖土鸡,大部分规模养鸡场多数也是走批发这条路,几乎都存在批发数量多、付款慢、风险大等问题。
一个刚起步的小型养鸡场,如何保证资金回笼快,又有稳定的销路呢?唐乙力说,何不借鉴他们三人在主城的人脉资源打开销路呢?
这一想法很快就付诸实践。如今,他们饲养的鸡在沙坪坝、观音桥等农贸市场都有自己的销营网点。“我们养的鸡,除永川本地占10%左右的销量外,80%的鸡都销到了重庆主城。”
“我的鸡不掺假水,除了在小鸡45天前喂饲料外,其余时间我们全部喂包谷、米糠、青菜叶子,所以肉质好,卖给餐馆和市民时,每斤比别人的土鸡要贵。就拿产绿壳蛋的鸡来说,每斤在25元至30元,每枚蛋3元,一般土鸡蛋每枚也要卖1.5元至1.7元。”唐乙力说,为了保证品质,他们打算每年出栏鸡不超过10000只。
“这里地势高,通风性好,是养鸡的天然场地,再加上大小鸡分散养,吃的是粮食,喝的山泉水,呼吸的是负氧空气,养殖密度又低,鸡肯定不容易生病。”看着丛林中自由觅食的鸡群,唐乙力这样总结道。
Copyright © iep.cqie.cn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创新创业科技园
通信地址┃重庆市永川区昌洲大道西段28号
技术支持:教育技术信息中心
渝ICP备09007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