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活动

青春践行使命 实践助力发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开展大学生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三)

时间:2025年08月28日  

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光彩,使命在行动中落地生根。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暑期“返家乡” 社会实践活动中,学子们主动走出校园、扎根基层,或化身环保卫士守护家园,或化身家教老师传递知识,或投身公益放映传承文化。他们以青春之力践行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实践答卷。

争当“环境卫士”,用行动擦亮家园底色

计应用ZK2301(GT)班赵泽洋 蒋林吉

暑假期间,赵泽洋与蒋林吉两位同学主动加入社区环保志愿队伍,以“环境卫士” 的身份穿梭在社区的楼道、广场与绿化带中。他们手持垃圾袋与夹子,弯腰捡拾散落的纸屑、塑料瓶,不放过任何一处卫生死角;遇到混放的垃圾,便耐心分类规整,将可回收物与其他废弃物分开投放,用细致动作传递环保理念。

“每一次弯腰,都是在为家园‘焕新’;每一次分类,都是在为绿色‘助力’。” 实践结束后,两位同学表示,此次社区环保行动让他们真切触摸到基层环保工作的温度,也更加明晰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未来,他们将继续以行动发声,带动身边更多人关注社区环境,用青春汗水为打造干净、宜居的美好家园筑牢绿色基石,让环保志愿的火种在社区持续传递。

图片

图片

化身“暖心老师”,用知识搭建成长桥梁

计应用ZK2301(GT)班刘  欣

“这道题咱们先从基础概念入手,你看这个公式的核心逻辑是……” 暑假里,刘欣同学的家教课堂总是充满耐心与温度。面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她从不含糊,而是先梳理基础概念,再一步步拆解解题思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遇到复杂题型,便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反复类比,直到学生完全掌握。

为了让教学更高效,刘欣会提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打磨教学方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易懂的生活场景;课堂上,她还会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节奏,课后结合错题复盘梳理学习漏洞,帮学生补齐知识短板。“家教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双向成长的过程。” 刘欣说,看着学生逐渐找到清晰的解题思路,自己也在实践中沉淀了更扎实的教学方法,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图片

图片

投身“公益放映”,用光影传递文化温情

应用ZK2403(ZD)班任亮宇

这个暑假,任亮宇同学有幸参与了电影频道(M 观影团)组织的《聊斋:兰若寺》公益放映活动,在光影与文化的碰撞中收获了别样的实践体验。活动期间,他全程投入、积极担当:前期协助团队完成活动策划与场地布置,确保放映设备、座椅摆放等细节到位;活动现场,负责发放观影物料、引导观众有序就座,耐心解答观众疑问;放映结束后,还组织观众合影留念,保障活动全程有序推进。

图片

图片

过程中,任亮宇主动与身着传统文化服饰的观众交流,进一步感受到影像对文化传承的助推作用。“电影不只是休闲娱乐,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他感慨道,从《南京照相馆》映后引发的历史与文化思考,到《聊斋:兰若寺》带来的传统文化探讨,都印证了电影在思想交流中的独特价值。此次实践让他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与电影艺术结合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关注影像、传承优秀文化的信念。


从社区环保的“点滴行动”,到家教课堂的 “知识传递”,再到公益放映的 “文化传承”,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的学子们在 “返家乡” 社会实践中,将青春理想融入基层需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学院将持续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走进基层、服务家乡,鼓励大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让青春之光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耀,让实践成果成为逐梦路上的生动注脚,在一次次 “返家乡” 的旅程中书写更亮丽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