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

社会体育专业专业介绍

时间:2025年08月30日  

社会体育专业专业介绍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专业代码:570301)是顺应国家“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战略,面向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特色专业。本专业立足重庆、服务西部,致力于培养具备现代体育服务理念、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社会体育人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健康促进、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等核心知识,具备健身指导、体适能训练、运动康复辅助、体育项目教学与赛事组织等专业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及智能设备进行健康数据管理与服务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社会体育指导员、体适能教练、健身教练、青少年体育培训师、社区体育组织者等岗位。

二、核心课程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经过科学设计,与培养目标高度契合,通过可量化的知识与技能输出,确保学生达成“懂指导、精技能、善组织、会管理”的培养规格。核心课程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如下:

1.《运动解剖生理》 与 《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

两门课程共计128学时,占据专业基础课总学时的44%,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直接支撑“掌握国民体质监测与健康数据采集、管理与分析的基本技能”这一目标。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至少5项以上体质测试方法,并能运用智能化设备独立完成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

2.《运动技术专修》(系列课程)

此系列课程贯穿3个学期,总计320学时,是学时占比最高的技能课程群,确保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并具备“全民健身活动指导、体育项目培训的能力”。通过篮球、足球、健美操、田径等项目的深度专修,学生毕业时在所选项目上需达到相当于初级教练员的技术与教学水平。

3.《社会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与《体育游戏》

两门课程共100学时,配套1周专项实训,精准对应“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法,具有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目标。课程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至少2个完整的、可落地的体育活动或赛事策划案,并掌握5类以上体育游戏的设计与领导技巧。

4.《体适能》与《运动损伤与防护》

两门课程共128学时,理论与实践并重,核心支撑“面向智慧健身机构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适能教练、健身教练员”等岗位。学生需掌握不同人群(包括青少年、成人)的体适能评估与训练方案制定,并能够处理10种以上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与康复指导。

5.《智能设备驱动的运动训练设计与实践》

作为特色拓展课,32学时中75%为实践学时,直接回应“具备数据思维、AI工具应用能力”和“智能+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操作3种以上主流智能健身设备或运动APP,并能够基于设备数据为个人设计个性化的健身方案。

通过以上结构化、高强度的课程训练,本专业确保毕业生不仅掌握社会体育领域的核心理论知识,更能具备市场急需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前沿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专业特色

对接产业,岗位导向:紧密对接体育健身、健康管理、社区服务等产业需求,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深度融合,突出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

产教融合,实境育人:拥有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包括综合运动场、游泳馆、健身房、康复实训中心等,并与多家体育公司、医疗机构合作,开展认知实习、项目实训与岗位实习,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智能赋能,与时俱进: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开设智慧健康、智能体质测评等前沿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智能工具进行健康管理与服务的能力。

双师团队,优质教学:拥有一支由教授、行业专家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确保教学质量与行业接轨。

四、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类健身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社区体育中心、健康管理机构、康复机构、中小学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健身指导、体适能训练、体育活动策划、青少年体育培训、体质监测与健康促进等相关工作,就业前景广阔。

五、毕业要求

学生须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各项实践教学环节,鼓励获取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青少年体适能训练指导等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

欢迎有志于投身社会体育事业、热爱运动与健康的学子报考社会体育专业,共同为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